En

PERA2009,终结“伪自主研发”时代

来源: 发布时间:2009 / 11 / 10

e-works 王阳

10月22日,bat365中文官方网站(PERA GLOBAL)在北京发布了精益研发平台PERA 2009最新版本。PERA发布两年以来,已在50余个企业得到成功应用,记者有幸采访到bat365中文官方网站总工程师兼安世航太总经理梅林涛先生,请他就PERA的最新技术和应用案例进行了介绍和阐述。
 
“真正的自主研发必须先放开软件本身,退回到用户的最原始需求,从用户业务的方法学出发考虑问题,和用户共同设计企业未来蓝图以及软件支撑战略,然后才是开发软件平台。”

PERA的初衷即是如此,基于方法学帮助用户梳理、优化和创新研发流程的有效方法。而不是简单地基于即成软件编代码或二次开发,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软件业自主研发,也是工业界“伪自主研发”的终结者。

PERA 2009的“引擎”技术

作为精益研发技术领导厂商,bat365中文官方网站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一个规范的研发流程的标准化平台,为制造业的自主研发与创新提供“利器”。PERA发布两年来,精益研发平台最新版本PERA2009进一步体现了精益研发理念,以及从体系与功能上的落地,进行了很多功能上的更新和增强。

记者:自PERA2007 发布以来,经过了两年的发展,请梅总介绍一下精益研发平台最新版本PERA2009的要素和精髓?

梅林涛:PERA从发布至今已经两年了,增加和更新的功能非常多,在此不一一赘述了。从产品功能来讲,PERA 2009比PERA 2007版本功能健壮了很多,有本质的提升;从技术更新来讲,PERA 2009的“引擎”技术是这一版本的精髓。

所谓“引擎”技术,即实现精益研发的几大关键技术,值得一提是有“研发总线”、“创新设计”、“质量设计”等。

研发总线:通过系统方法将客户需求逐步分解为功能、性能和质量需求,贯穿于“4×4 法则”的各个阶段,以产品的关键指标的三个阶段:牵引、约束 、检验为脉络,有效地协调研发活动的参与各方,以保证产品设计的高效与精确;
工程仿真:通过定量分析手段,可以评估产品性能;
设计优化:通过综合多学科协同、优化设计、应用封装、并行计算等技术,实现桌面级、团队级、直至整个企业级的多学科协同设计与优化集成,改善产品性能;
创新设计:通过定性分析手段,突破研发瓶颈。是基于TRIZ 理论,结合本体论、现代设计方法学、多领域科学知识以及计算机技术综合而成的产品设计创新技术;
质量设计:通过识别和分析产品研发全过程的质量因素,应用质量设计方法进行设计、优化、改进和评价,从根本上改进产品的质量基因;
知识管理:通过知识工程的方法,利用平台的知识管理系统工具积累和重用研发知识,这是企业持续提升研发能力的唯一保证。

记者:PERA 2009版本相比以前的版本有很多功能增加和改进,那么您认为最大的改进之处体现在哪里?

梅林涛:在上述的诸多“引擎”技术中,PERA 2009的“总线技术”和“模板技术”称得上是最大的改进。

总线技术贯穿于精益研发4×4法则的各个阶段,所以对应有很多单元的技术,譬如指标总线技术。指标总线也是区别于PERA 2007最大的一点。从细节来看,这些总线怎么用?怎么获取?这些总线对企业意味着什么?能给企业带来哪些价值?基于这些问题近两年我们不断地调研、摸索和完善,逐渐地清晰,并在PERA2009中体现。

模板技术也是PERA2009中的一大亮点。在PERA平台中针对所有的使用角色都对应有固化的知识,针对这些知识都使用了模板技术。当然,这些模板在不同的企业都有区别,通过模板技术将企业的标准、行业的标准甚至国家的标准融入到知识管理体系中去,对应得到定义好的流程模板、过程模板、仿真模板、设计模板等,可以加速企业研发过程,达到精益的目的。

PERA2009——源自客户,回归客户

记者:在PERA2009中的增强和改进功能,是如何基于客户的需求进行开发的?

梅林涛:精益研发体系的落地有这样一个过程,首先基于精益研发理念的战略思路,通过方法学将理念进行剖析,从而对应出实现这些理念的技术,进而开发出满足这些技术的平台。所以PERA也是 “理念->方法学->技术->平台”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4×4”单元里的技术,都需要紧密结合客户的需求,包括宏观的需求和细节的功能。

从宏观需求来将,我们在企业里做了很多项目,在项目进行的不同阶段,企业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需求,我们会基于这些需求进行分析。

从细节的功能来讲,我们会近距离接触到客户的需求,包括使用习惯、具体功能需求、操作方式乃至整个业务流程。我们将这些需求进行整合、分类、抽象,得出一些共性的内涵,融入到PERA 2009中。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面对的客户越来越成熟,提的功能需求非常具体,所以在与他们合作的过程中,客户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

记者:PERA在推广的两年中,做了许多客户化的模块,也有五十余个成功的案例,请简单介绍一两个案例?

梅林涛:中国航空工业成都飞机研究所(以下简称611所)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在与611所合作的过程中,建立了一个飞机总体设计专业平台,作为大型、综合、复杂的精益研发平台,对611所的研发水平有了很大的帮助。

截至目前,通过9个月的实施,611所项目的第一期已经顺利验收。这个项目能够非常顺利的实施,我认为离不开两方面的因素:一是PERA 2009的确很接近客户的需求,正因为这些需求是从他们的实际问题中提验出来,所以能很好的解决他们的问题;其次与客户自身的努力分不开,在长达9个月的时间,他们抽调近20人的团队和我们一起努力,来实施这个项目,所以达到并超过了预期的效果。

与611所的合作对我们的团队要求也非常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们对PERA 平台的完善,同时也让我们对行业的需求更准确地把握。

另外,在航空领域的其他企业,几大主机所,机车行业,其他军工行业, PERA也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PERA 2009,与PDM的协作与分工

记者:对于大多数中高端制造业用户来说,已经有了PDM系统来管理产品数据,那么PERA与PDM的联系和区别体现在哪里?在工作中怎样进行协作与分工?

梅林涛:的确,我国很多高端制造业企业都有了自己的PDM系统,而PERA作为另外一个研发管理平台来说,与PDM之间可以很好的协作。简单理解,PERA可以从PDM获取设计数据,作为精益研发平台的输入,最终也会产生一个结果数据,汇总到PDM中去。

可能有人觉得一个企业使用两个研发系统显得画蛇添足,其实不然。这种协同的工作方式与PERA的精益研发理念有很大的关系。

PDM系统主要管理设计数据和工艺数据,并且是最终的结果类数据。而对于很多过程数据和方案数据则并不关心,虽然也有功能较全的PDM能管理部分仿真数据,但目前的应用并不普及。而对于航空、航天和军工等行业,过程数据的重要程度甚至超过结果数据,这些是Now-How的数据。PDM系统在某种程度满足不了企业信息化的需求。

PERA 2009区别于PDM的一个亮点就是能很好地对过程数据进行管理,对产品研发过程中多方案的演变也提供了很好的管理支撑。所以,PERA 2009非常适用于多方案研发的项目,对于多方案的整个过程,PERA 2009达到了客户“状态可控”的要求。

记者:请分析一下过程数据对于研发的重要性?或举例说明?

梅林涛:在产品的研发初期,一般会基于多个方案同时设计,虽然最后只会选用一种设计方案,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将产生大量有价值的知识和数据。

其实最终选用的方案,只是某一个特殊条件下的理想方案,而不一定是最优方案。比如最终选用的方案生产周期最短、或者最为经济、或者质量最好……如果通过某种研发手段将没有选用的方案的过程和知识都留存下来了,那么,当下一次需要研发类似产品的时候,这些方案将提供极其有价值的考证。

譬如波音公司应对金融危机可以很快推出新机型的设计方案,以满足最低油耗的要求,就因为他们具备多方案的过程数据,这其中包括机身的多方案、机翼的多方案、布置与布局的多方案等等,将这些过程数据进行重新整合,就能较快地推出新产品。

如果只是通过PDM将产品结果数据管理起来,涉及到指标、性能、仿真等问题,就必须重新进行工作,而当很多结果数据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所增加的工作量非常大,也大大延长了产品推出的周期。
从这个角度来说,过程数据在研发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过程数据包含非常多的经验和知识,如果能有效管理起来,将会演变成企业更具价值的财富。

记者:您介绍到波音公司对过程数据的管理,那么请问在国外企业是否有类似精益研发理念的平台?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梅林涛:的确如此,我们做过相关的调研,国外很多大型企业都在做相关方面的工作,我们的理念都是相通的。

不同的是,国外的这些大型企业经过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在结合众多软件公司大量咨询的基础上,他们成立专门的部门,不断地摸索,来管理自己的过程数据和知识。

而国内企业在这方面起步较晚,这也是PERA推出的价值所在,我们将与国内企业一起完善和加快这一进程的建设。

安世航太,专注于A&D行业研发信息化

记者:梅总目前也兼任安世航太的总经理,那么请介绍一下安世航太公司的相关情况?

梅林涛:安世航太是我们不久前成立的主要面向航空航天行业的精益研发解决方案提供商,当然,安世航太也会延伸到其他相关领域。

安世航太主要由产品部和实施部组成。从产品部来说,为工具类软件提供很好的交互手段,让各种层面的工具软件集成起来,快速地将数据和知识收集起来,形成固化的知识体系,使得用户可以“零编程”地实现自己研发模板的积累。实施部则负责获取行业客户的研发需求,同时负责重大项目的实施工作。

在航空领域,有非常多的知识库,譬如国内外的实例库、发动机库、起落架库、构件库等,这些是他们设计的参考,对研发人员的设计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何将它们所包含的知识收集起来,变成有效的行业知识,然后利用这些知识进行设计重用、仿真等等,是安世航太要做的工作。

另外,安世航太的宗旨是让企业的工程师实现零编程,从而更好的关注研发本身、行业产品本身的研发。所以通过PERA 2009提供的柔性化的框架,我们提前将各种软件之间的协同、集成关系处理好,从而能够高效地工作。

总的来说,安世航太的宗旨有三大方面:一、提供面向工具层面的产品解决方案;二、进行相关项目的实施;三、针对具体的行业进行更细节的知识封装、知识库建设等工作,让这些行业可以高质量、高水平的研发。

后记:距离上次采访梅总已经整整一年的时间,一年过去了,PERA平台有了很大的提升,我们的话题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围绕PERA 2009话题访谈的过程中,梅总多次提到了“知识”这个词:没有知识的研发是“伪自主研发”,没有知识的软件服务也称不上服务……诸如此类。所以,PERA既是一个研发信息化过程数据的管理平台,一个有益于控制产品质量的创新平台,也是一个融合了企业大量智慧的知识平台。

在访谈最后,梅总也提到了bat365中文官方网站正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代理商,作为一个从代理产品起家的软件公司,成长为一个拥有自主研发理念、产品并需要发展代理商为其扩展业务的公司,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发展的历程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当然,这条路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