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研发:是研发策略 更是管理思想
——访北京北重汽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主任欧阳亮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记者 张艳
所谓精益研发,实际上是通过对企业无形资产的有效管理,帮助企业梳理、优化和创新研发流程,从而把已经完成的成果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去,加速创新。
管理企业无形资产
记者:北重汽轮机一直很重视研发信息化的建设,对于目前业界广泛讨论的精益研发,从企业的角度,您是如何理解的?
欧阳亮:精益研发的提出顺应了企业研发需求,对于研发型企业,精益研发系统能够对整个研发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
现在我们所实施的包括PLM系统在内的研发信息化,实际上都是针对工程设计来做的。而工程设计仅仅是研发工作的一个环节。真正的研发应该是包含从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再到工程设计等的全流程。而现在很多企业对产品研发的前端关注度还远远不够。
前端设计正是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精益研发平台所关注的范畴。精益研发平台介于概念设计和工程设计之间。企业可以利用信息系统进行理论的分析和设计,并对关键部件或关键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对这些分析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在精益研发的环境里,企业通过性能分析,提出一些具体的性能指标,在综合几套方案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的基础上进行方案优选,继而进行工程设计。
一般我们做型号设计或产品设计时,都要先提出一个明确的产品定义,再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但是在概念设计阶段,由于没有相关的指标限定,会产生多套方案,这些方案不一定都能被采用,甚至有些方案根本不是针对某个特定的产品设计的,而只是针对某产品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难点进行的分析设计,通常我们在进行一些关键部件的方案设计时会采用这种方式。
比如在汽轮机阀门设计中,做一个特定流量参数的阀门,或者一系列这种阀门,并不特定定义是给哪个机组用,而是在做真正产品设计的时候,根据需要去做搭配。同样的阀门,根据不同的配比要求,可以应用到不同的产品中去。比如做20万等级的汽轮机时配2个这样的阀门,做30万等级的时候配3个,做60万的时候配4个或者6个。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数据,包括设计思路、过程,甚至一个演变过程等,都不能丢掉,因为其中包含一些失败或成功的经验,以后会变成企业的无形资产,被重复利用。
目前企业对这类无形资产的管理还是空白。这些无形的知识,有些就存在于工程人员的大脑中,怎样把这些知识放到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中去,是令企业头疼的难题。精益研发平台就是要管理企业的无形资产,虽然这些知识并不是直接用于制造某个或某类产品,但是它为产品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或者说是参考。有了这些基础,才能实实在在进行后续的产品设计。
因此,所谓的精益研发,实际上是通过有效的管理,帮助你把已经完成的成果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去,这也是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在做精益研发平台的初衷。bat365中文官方网站从软件代理起家,发展到做工程咨询,积累了很多行业经验,如今它将这些经验,包括相关的分析流程、管理思路等知识封装到系统中,用户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对研发流程进行优化和有效的管理。
走在研发信息化前面
记者:精益研发平台包含创新设计、仿真分析、质量设计、知识管理以及多学科优化等五大技术,您认为它们能够很好地支撑起精益研发这样一种先进的研发策略吗?
欧阳亮:能支撑一部分吧。信息系统不是万能的,精益研发中有些部分不是单凭信息系统就能解决的。做产品研发,首先你要明白你做这个产品是干什么的,或者说谁促使你做它,这不是研发系统能管的问题。实际上现代科技是由懒人推动的。比如刚开始人是为了偷懒,才发明了机器人。这种原始的驱动力量,已经超出了精益研发的管辖范围。
多年的信息化实施经验告诉我,一个信息系统不可能把企业所有的业务都涵盖进来,同时每一个信息系统也不能把企业的每一项业务都管理起来,有些东西信息系统还是管不了的,还得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来完成。
精益研发也是如此。在研发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工作,对于一些程式性的工作,我认为可以通过信息系统管理起来,但对于非程式性的工作,信息系统管不了,或者说管了不见得有益。
其实精益研发平台已经有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位,就是上面提到的,介于概念设计与工程设计之间,为具体的产品设计提供数据基础和参考。至于企业要不要进行精益研发,取决于企业战略决策、企业文化等很多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
但是,精益研发平台在企业研发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信息系统的构建上,走在了前面。因为现在很多成熟的信息系统中,并没有涵盖精益研发所管辖的部分。同时精益研发平台倡导将质量设计贯穿始终,也是值得认可的。质量设计在企业里往往不受重视,但实际上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包含了工程设计、工艺设计和质量设计,质量设计和工程设计是相辅相成的。尤其在大批量的生产模式下,例如汽车、家电的产品设计中,质量设计是重中之重,对后期的维护成本的影响非常大。
但是我认为目前精益研发平台仍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从安全的角度,精益研发平台管理的是企业最关键的应用知识,怎样建立起一种安全机制、安全体系,是现在要考虑的问题;其次,应该尽可能多地兼容各种分析软件。在线性分析领域,目前应该不成问题。但是在非线性领域,细分市场很多,针对一些专业性软件,如何做好集成也是很重要的问题。
记者:目前提到企业研发信息化,很自然就会想到PDM\PLM。
欧阳亮:这是因为目前中国企业信息化还处在初级阶段,肯定要先把这些直接给企业创造价值,或者直接跟产品挂钩的这些系统先建起来,然后才能做更深层次的工作。
遭遇认识壁垒
记者:现阶段,精益研发平台在企业中能用起来吗?
欧阳亮:大企业有实力也有能力能够用起来,但是小企业需求不大。小企业没有那么大的经济实力,也缺乏CAE分析方面的高级人才。这方面的人才,不是直接作产品设计的,实际上是为产品设计提供理论基础的,不是直接建筑产品,这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中长期的投入。
通常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有全新设计,也有派生设计。全新设计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从方案的论证、方案的优选,主要性能的设计分析、模型设计、整体方案设计,再到工程设计、工艺设计、试生产等,这个设计周期很长,在我国一般企业做这种全新设计的还很少。大多是做一些派生设计,例如手机行业,通过派生设计,很短的时间就能推出新款。
现在大家都在谈制造业要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其实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需要真正的自主研发。中国企业普遍缺乏设计能力,比如汽车,是拿别人的品牌、别人的设计进行生产。要真正形成设计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大量的工作是在设计的前端,尤其是概念设计阶段。企业里的设计人员,特别是概念设计人员,可能十几年也做不出成绩,但一旦做出什么来,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是有很大促进作用。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前期做的大量的工作,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的结果,都要作为知识有机地管理起来,以便重用。
记者:作为一种研发策略,企业实施精益研发要具备哪些条件?
欧阳亮:我认为精益研发是一个实施的方法,企业如果有能力投入,我觉得不妨一试。但是中国企业大部分都是急功近利的,很少有企业做这种特别深入的、长远的研发工作。
企业要想实施精益研发,一定要有研发氛围。首先企业管理层要对它有一定的认识。精益研发平台的搭建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和时间成本;其次要有相应的研发队伍,还涉及到企业文化。企业是搞研发的,还是搞制造的,还是做商务的,不同类型的企业的关注点也不同,研发型企业肯定会在研发上多下工夫。
中国目前有很多大型企业,甚至是超大型企业,在世界排名越来越靠前,具备一定的实力,但是企业决策者是否有眼光、有气魄进行这类前瞻性的科学研究,而且这些研究并不一定在企业所属行业领域内,或者很快为企业创造利润?似乎还没听说过。
但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企业,能否实现精益研发,关键还是看企业领导层对此的认识。
记者:除了上述的企业文化、认识问题等,在信息化方面,应具备哪些基础条件?
欧阳亮:我们常说,信息技术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技术,更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现阶段信息技术正在朝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嵌入式系统,直接嵌入到某些硬件当中,比如手机、洗衣机,甚至于飞机等,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控制;另一个就是信息管理系统,例如我们常见的ERP、PDM等。作为管理系统,强调的是管理思想,要现有这种思想,然后才想办法让信息技术去实现。就像精益研发,本身是也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通过精益研发平台这样的信息系统实现了。
记者:从平台建设的角度,如何推进精益研发呢?
欧阳亮:首先得有一定的实力和能力,起码得有相应的研发机构、机制体制,然后才能建立起相应的信息系统。
精益研发的提出,抓住了企业研发的本质需求,但是在中国还是有一定的路要走。因为精益研发属于信息化建设的顶层,或者针对产品设计中的某一部分继续分析,将结果运用到产品设计中去,没有直接针对产品设计,就目前中国企业对产品研发的认知水平和现实需求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